亲爱的读者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别急,这可是出自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不过,最近这个话题在网上可是引起了不小的热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斯人与是人的由来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斯人”和“是人”这两个词的意思。其实,这两个词在古汉语中都可以表示“这个人”,所以从字面上看,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孟子》原文中,却是“是人也”的写法。

二、教材中的“是人”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教材中都是“是人也”呢?原来,这还得从1961年说起。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收录进中学语文教材,从此以后,教材中就一直使用“是人也”的写法。至于为什么选择“是人也”,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解释是: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这个人”,所以使用哪个都可以。

三、网友的争议

这个话题在网上却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表示,自己小时候学的是“斯人也”,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自己记忆中的“斯人也”是正确的。那么,网友们的记忆是否准确呢?

四、教材与古书的对比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有网友查阅了历版教材和古书。结果发现,从1961年开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教材,以及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和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等古书,都是“是人也”的写法。看来,网友们的记忆似乎出现了偏差。

五、斯人版流传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斯人也”的版本会流传得这么广呢?有网友分析,这可能有三个原因:

1. “斯”是平舌音,比翘舌音的“是”更容易发音;

2. “斯”看起来更像古文;

3. 在语法上,“是”是动词,现代汉语中不会作为形容词修饰人,所以看起来会觉得别扭。

六、结论

综上所述,从教材和古书的对比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是人也”。至于网友们的记忆偏差,可能是由于“斯人也”版本流传较广,逐渐潜移默化所致。

亲爱的读者们,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的话题,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