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7是一款备受瞩目的高端旗舰轿车,以下是关于这款车的详细介绍:
车型概述
仰望U7是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的第三款车型,定位为行政级大型D级轿车。该车于2025年3月27日正式上市,提供纯电和混动两种动力版本,五座版起售价为62.8万元,四座版起售价为70.8万元。
动力及性能
仰望U7搭载了比亚迪的易四方四电机独立驱动系统,四个电机的峰值功率均为240kW,综合输出功率超过1300匹马力,零百加速时间仅需2.9秒,最高车速可达270公里/小时。混动版车型则搭载了一台2.0T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四电机,综合输出功率同样达到1300匹马力。
续航及充电
纯电版仰望U7搭载135.5kWh磷酸铁锂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为720公里(CLTC工况),支持500kW快充。混动版车型则搭载52.4kWh磷酸铁锂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为180公里(WLTC工况),支持210kW快充。
悬架系统
仰望U7是全球首款搭载云辇Z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的车型,该系统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减振器,实现了毫秒级车身姿态调整,极大地提升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智能配置
在智能驾驶方面,仰望U7配备了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包括三颗激光雷达和两颗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支持城市领航、高速领航、易四方泊车、代客泊车等功能。此外,车内还配备了12.8英寸OLED曲面屏、NAPPA真皮座椅、真木门板、碳纤维饰板、车载冰箱、后排桌板、智能感温扶手、主动降噪系统、127色氛围灯、投影式尾门感应开关、智能香氛系统、23扬声器的丹拿铂金证据音响系列等豪华配置。
设计及外观
仰望U7采用了极具辨识度的家族式前脸设计,修长的车身比例和溜背车顶使其外观既优雅又富有运动感。车身尺寸方面,纯电版长宽高分别为526519981517mm,轴距为3160mm;混动版长宽高分别为536020001515mm,轴距为3200mm。
仰望U7凭借其强大的动力性能、先进的悬架系统、丰富的智能配置和豪华的内饰设计,重新定义了豪华轿车的新标准,展示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哇塞,你听说了吗?最近汽车界可是炸开了锅,一款名为仰望U7的超级四电旗舰轿车横空出世,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这款车不仅外观炫酷,配置豪华,而且技术含量超高,简直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今天,就让我带你全方位解析这款令人瞩目的仰望U7吧!
外观设计:时空之门,未来已来

仰望U7的外观设计采用了“时空之门”的设计语言,整体造型低趴动感,给人一种未来科技的感觉。C形大灯组犹如一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强烈的科技感。车身线条流畅,配合大尺寸轮圈,展现出强烈的运动气息。无论是纯电版还是插混版,仰望U7都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
内饰豪华:星环座舱,舒适体验

进入仰望U7的车内,你会被其豪华的内饰所震撼。新车沿用了“星环座舱”的设计理念,以Nappa真皮、真木门板、碳纤维饰板等材质覆盖,营造出一种尊贵感。23扬声器的丹拿Evidence Platinum铂金证据音响系统,更是让人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此外,仰望U7还配备了车载冰箱、四座版零重力座椅等舒适豪华型配置,让你在旅途中享受极致的舒适体验。
动力性能:四电融合,动力十足

仰望U7搭载了比亚迪集团多项核心技术,包括易四方、云辇-Z及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首款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云辇-Z。该技术将磁悬浮列车与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的电磁原理应用于汽车领域,实现了悬架系统的完全电动化,让车辆在复杂路况下仍能保持极致平稳。
在动力性能方面,仰望U7的表现同样出色。纯电版搭载135.5kWh刀片电池,CLTC续航达720km;插混版采用中国首款量产水平对置发动机,通过420mm超低高度设计实现前舱空间优化,综合续航突破1000km。此外,仰望U7还拥有超过1300匹的马力及2.9秒零百加速能力,让你在驾驶过程中体验到极致的加速快感。
智能驾驶:天神之眼,安全无忧
仰望U7在智能驾驶方面同样表现出色。搭载天神之眼A三激光雷达方案,全车搭载32个智驾传感器,同时采用双Orin X芯片,算力高达508TOPS,实现L2高阶智驾辅助能力。无论是高速行驶还是复杂路况,仰望U7都能为你提供安全无忧的驾驶体验。
价格定位:诚意满满,性价比高
虽然仰望U7是一款高端车型,但其售价却十分亲民。五座版起售价为62.8万元,四座版售价70.8万元起。相比同级别车型,仰望U7的性价比可谓相当高。而且,作为仰望品牌旗下首款车型,仰望U7的上市也标志着比亚迪在高端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仰望U7凭借其出色的外观设计、豪华的内饰、强大的动力性能、智能的驾驶辅助系统以及亲民的价格,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颗耀眼新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仰望U7将会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引领新能源汽车潮流。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迎接这款未来科技座驾了吗?
本站内容均为信息分享,转载仅引用已公开的事实性消息(时间、地点、事件等),明确标注来源。不复制他人原创性内容,若涉及权益争议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